狠狠的日_www一区二区_99精品99_久久久久综合_aaa在线_国产精品高清在线

首頁 > 新聞 > 綜合 > 綜合新聞 > 正文

重慶建設內河航交所
2011-04-08 08:21:38   來源:重慶交通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在內陸地區建設航運交易所,國內外沒有先例,是一項開創性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戰略部署和市領導批示精神,市交委2010年5月正式啟動重慶航運交易所(簡稱航交所)建設工作,克服時間緊、任務重等困難,航交所9月掛牌成立,12月1日正式入駐寸灘保稅港區,圓滿完成了市政府提出的“9月底前掛牌成立,12月底前啟動運營”的目標任務。目前,航交所相關工作全面展開,相關建設相繼完成,取得階段性成果。
一、取得“五項成果”,航交所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
航交所入駐寸灘保稅港區后,按照黃奇帆市長對航交所提出的“587”發展目標,市交委全力以赴支持和督促航交所加快推進交易中心、信息中心、人才中心、結算中心“四個中心”建設,航交所運營邁出實質性步伐。
完成航運交易市場基礎建設。完成航交所信息系統“一網三平臺”建設,航交所門戶網站、船舶交易平臺、航運人才交流平臺、航運貨運交易平臺均已投入運行,為實現網絡化航運交易提供了基礎條件。2000平方米航運交易大廳已于2010年12月投入使用,航運交易接件、鑒證、評估等窗口已對外服務。目前寸灘集裝箱公司、港九公司等港口企業,民生、太平洋、長航等航運公司,工行、建行等金融機構,以及部分物流和報關公司已進駐交易大廳,基本形成航運交易市場體系。
航運交易邁出實質性步伐。目前已發展航交所會員50多家,另有100多家港航企業提出在近期成為會員,累計完成航運交易額約1.6 億元。船舶交易:交通運輸部已核準航交所為重慶市唯一船舶交易服務機構。目前,已有100 多家船舶業主和船舶需求方通過航交所發布供求信息,成功通過交易系統完成56宗船舶交易,交易額約2000萬元。貨運交易:初步形成以航交所為交易平臺,搭建大型貨主與航運企業之間的貨物交易渠道。完成集裝箱交易1萬余箱,交易額約3000 萬元;散貨和件雜貨交易200 萬噸,交易額約1.1億元。人才交流:已建立2000多名技術船員數據庫,為建設航運人才高地奠定了基礎。在航運人才交流平臺發布長航鳳凰、河牛滾裝等10余家航運企業1000多個船員崗位的招聘需求,為船員提供了就業平臺。為交旅集團三峽郵輪提供了技術船員配員服務,促進三峽旅游發展。將會同重慶海事局、市港航局定期采集船員動態信息,構建船員誠信機制,促進船員有序流動。
政策研究在業內引起較大影響。編制完成《2010重慶航運發展報告》,該報告將成為指導和了解重慶航運發展的新窗口。加快重慶內河航運指數編制,目前指數信息采集方案和指數計算研究咨詢工作已完成,將于近期開始指數試算。
與國際國內相關機構建立溝通機制。已與倫敦“波羅的海”交易所、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展成互為會員,建立了工作聯系和溝通機制,共同致力于航運服務和航運研究發展,為增強重慶航運國際影響力、促進江海聯運創造條件。目前已與上海航運交易所在船舶交易服務平臺信息系統實現數據互聯互通,并逐步在貨運交易、指數開發、政策研究等方面實現信息共享、優勢互補。同時,與寸灘保稅港區相互支持、相互促進,發揮我市內河航運的比較優勢和保稅港區的政策優勢,加快推進我市內陸開放高地建設。
加快結算中心和交通電子口岸建設。已與工行、招行等金融機構就建設航運交易結算中心達成共識,通過開展融資擔保、貿易結算、國內信用證等航運金融增值服務,促進航運交易結算及航運金融服務發展。
通過調研學習其他省市交通電子口岸建設經驗,提出了我市交通電子口岸建設方案,并加快推進交通電子口岸籌建工作。
二、建設“ 四個中心”, 實現航交所“587”發展目標
(一)發展目標
按照黃奇帆市長提出的重慶航交所“587”發展目標,力爭通過3~5年時間,長江上游地區航運貨運交易量的50%、集裝箱交易量的80%、長江中上游地區船舶交易量的70%通過航交所完成,全面提升重慶航運服務能力,周邊省市中轉量占重慶港全港貨物吞吐量的比重由目前的35%提高到50%以上。利用重慶內河航運優勢,依托重慶兩江新區、保稅港區政策環境,逐步將航交所建設成為覆蓋和影響全國內河航運的交易中心、結算中心、信息中心、人才中心,成為對我國內河航運發展具有較大影響力的航運交易所。
(二)主要任務
發展航運總部經濟。充分發揮西部大開發、成渝經濟區、三峽庫區、兩江新區和保稅港區等政策優勢,利用較低的商務成本、良好的金融環境等有利條件,依托航交所的服務平臺,引進多家國內外航運公司在重慶注冊,并設立總部或區域總部,形成航運總部經濟。
做大船舶交易市場。建設和完善船舶、船用設備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為港航企業提供評估、交易、鑒證、結算、過戶等“一站式”綜合服務。發布船舶交易市場行情信息,打造面向國內外船東、修造船廠、船舶經紀人服務的船舶和船用設備交易市場。
開展航運金融和貨運交易綜合服務。建設貨運交易、金融結算信息平臺和交通電子口岸,引入航運企業、船代、貨代、理貨、港口物流等航運市場主體和金融、保險、海事仲裁、行業協會等社會服務機構,開展航運交易、結算、評估、擔保等綜合服務。
發布航運信息。開展航運產業研究,發布年度航運發展報告和季度航運動態信息。建立航運綜合信息數據庫,發布集裝箱班輪、三峽郵輪船期公告,港口、船舶艙位及運力信息,以及水文、航道、氣象、三峽船閘等通航信息。收集船舶運價信息,發布長江典型航線的貨種運價指數,如集裝箱、散貨和長江郵輪等運價指數。
建設航運人才高地。搭建航運職業咨詢、就業和培訓平臺,構建航運人才誠信機制,促進航運人才有序流動和健康發展,成為全國航運人才高地和輸送基地。
(三)重要舉措
以信息化平臺建設為先導、電子商務交易服務為核心、金融結算服務為支撐,航交所重點建設好航所交“四個中心”,聚集航運要素,提升服務能力。
建設航運交易中心。建成航運交易信息系統,開展船舶、船用設備、貨運交易和現代物流等綜合服務。
一是搭建船舶和船用設備交易平臺,實現船舶和船用設備交易信息的發布、掛牌、競價、鑒證、結算等功能,主要建設重慶船舶交易網、船舶交易商務系統和船舶交易服務管理系統。二是搭建航運貨運交易平臺,實現航運信息采集發布和航運指數發布等功能,主要建設航運貨運交易網、航運貨運交易商務系統、航運貨運交易服務管理系統。三是搭建物流信息公共平臺,主要建設重慶航運物流網、航運物流商務服務系統。
建設航運信息中心。建設航運要素信息綜合數據庫,采集和整合貨運、旅游、物流、港口、人才、通關等基礎信息,為開展長江航運經濟研究、航運金融結算、航運保險、航運交易等奠定基礎。重點建設航運信息服務平臺、交通電子口岸數據交換平臺、航運交易信息平臺和航運綜合數據庫。
建設航運人才中心。建立航運人才培訓、交流、派遣、檔案托管、勞資保障、信譽評價等基礎數據庫及開放性服務平臺,聚集人才信息,建立人才及人才誠信機制,促進航運人才的規范管理和有序流動。重點建設重慶航運人才網、航運人才交流服務平臺、航運人才管理平臺。
建設航運結算中心。依托船舶交易、貨運交易、物流交易等電子商務平臺,結合西部大開發、成渝經濟區、三峽庫區、兩江新區和保稅港區等政策優勢,通過與銀行、保險、擔保等金融機構的合作,面向各類航運交易提供融資、擔保、保險等金融服務,促進航運產業快速發展。重點建設好網絡交易支付結算管理平臺、航運交易結算服務平臺。
2011年,我所將完成航運交易服務平臺信息化二期工程建設,進一步完善船舶交易、貨運交易、人才交流平臺功能,基本建成重慶內河航運“四個中心”框架體系,逐步做大航運貨運交易量、集裝箱交易量、船舶交易量,加快推進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建設。